人們常用「猴死囝仔」形容調皮搗蛋、不守規矩的孩子,曾看過某本親子教養書皮封面印著「你在養小孩,還是養猴子?」但您有沒有想過,有時候可能是因為大人管教不當,而不是小孩自身的問題呢?

【採訪/林明佳】

信誼基金會親職教育部部主任譚合令指出,處於0~4歲階段的嬰幼兒難以抓摸、情緒變化快,翻臉就像翻書一樣,好像任性是他們的專利,常令家長們難以理解孩子的行為。這歸咎於幾個原因:1.幼兒小嬰兒是自然人,尚未社會化,當像是尿布溼了、肚子餓了等,自然就會出現自然的哭鬧現象;2.孩子的生理或心理需求沒有被滿足;3.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,因此以哭鬧做為宣洩情緒最有力的表現;4.孩子之前有成功的耍賴經驗,因此強化孩子的負面行為,使孩子遇到同樣情況時故技重施。

譚合令表示,對於孩子的負面情緒或行為,不一定要抱持負面的角度來看待,多站在孩子的高度想,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可能不是您原本想像得那樣不可理喻;譚合令舉例說,有些1~2歲的幼兒喜歡打人、推人,細究原因,原來是因為孩子的社交能力尚不成熟,他可能只是看到別的孩子感到很興奮,卻用力過猛把他推倒,或是他不知道如何表達,這時候家長可以示範給他看─當遇到別的幼兒時該怎麼做;另外一個原因可能跟照顧者缺乏耐心有關,使得孩子也有樣學樣,用粗魯的行為對待他人。

  幼兒需要父母的陪伴,尤其是0~3歲這一階段,正是培養對人產生信賴感及依戀關係的關鍵時期,一旦管教不當或是太過冷漠,皆可能致使影響孩童未來人格、認知與能力產生偏差。因此,本文針對這階段的幼兒,提出家長們最容易犯的七大教養錯誤,趕快來看一下您是否在無形中也犯了這樣的錯誤吧!

0~4歲常見教養錯誤大公開 

1.Error 1陪伴時間太少

現代父母工作忙碌,陪伴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,往往是在週末甚至假期,才有時間與孩子相處,即所謂的週末父母、假期父母。有些父母認為自己每天都打電話關心孩子,難道陪伴還不夠多嗎?譚合令表示此階段的幼兒,特別需要父母陪伴在身邊,電話那頭的聲音並不能取代實質的陪伴,因此家長們要多花些時間跟孩子相處、建立關係;否則孩子覺得父母對他都漠不關心,容易導致其孩子在長大後對人容易產生不信任感,或是對環境沒有安全感。

適合做法:

.撥時間與孩子相處,共度快樂的親子時光。

.參與孩子的生活,瞭解孩子在做什麼。

不當作法:

.用一些東西以為可以取代愛或陪伴,像是過度縱容、降低標準、用禮物收買孩子等。

.漠視孩子情感的需求。

 

2.Error 2缺乏耐心

對於孩子發生哭鬧、發飆的行為,父母不要只是一味的責備,您要努力嘗試去瞭解您的孩子,您會發現他小小的腦袋瓜裡,其實有很多令你出乎意料的想法。享受孩子當下正在經歷的階段,不要急著將他推向不符合此年紀該有的表現,讓孩子做符合他性情和年齡的事情,有時陪伴孩子一起玩耍、胡鬧,您跟孩子之間的感情會越來越親密。

孩子並不是全按照著同樣的時間表整齊劃一的成長,可能孩子在某件事常敎不會,或是某個習慣一直改不掉;令父母心中備感挫折,產生比較的心理,進而對孩子失去耐心;建議父母們不要急躁,給孩子多一些時間和包容,您將會滿懷喜悅地發現孩子的轉變。 

適合做法:

.時常告訴孩子您愛他。

.透過肢體接觸表達情感(如擁抱、親親)

.真心讚美孩子的表現或努力。

.給孩子時間去適應或改變。

.硬逼孩子去做不符合他性情或年齡的事情。

【更多精采內容,請見2008年8月號育兒生活雜誌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守護家人健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